中心歷程

您可有留意過婆羅洲馬來熊保育中心的標誌?這隻抱住樹枝歇息的是一隻名叫「Si Kecil」(馬來語,意為小傢伙),年僅八個月大的雌性馬來熊。本應正在照顧Si Kecil的母熊被獵人非法殺害了,而它便成了寵物。

它來自加里曼丹,印尼(Kalimantan, Indonesian Borneo);是首隻透過復育計畫訓練後被放歸回森林的馬來熊。

它的故事始終提醒著我們保護馬來熊的重要性;儘管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但我們有責任為馬來熊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婆羅洲馬來熊保育中心創始於2008年,感謝一直以來給予我們無限支持的合作機構/團體、員工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

您也可以從中心的年度報告查閱各種要點。

中心的發展結構

自2008年開始營運以來,中心的結構發展是必要的。中心的結構設施發展與創造是為了能夠改善拯救回來的馬來熊的生活環境,以及提高大家對馬來熊的認識(為遊客提供觀看馬來熊的觀望台)。

衷心感謝:沙巴林務局、沙巴野生動物局、非營利團體 - Land Empowerment Animals People (LEAP) 一直以來的支持與幫助。

下列為中心四個階段的發展:

第一階段 - 第一熊舍與第一森林戶外區

第一階段的經費來自Land Empowerment Animals People(LEAP)於2009年所舉辦的「Bear Necessities Fundraiser」募款活動,以及由沙巴政府贊助的捐款。

於2010年3月,第一熊舍和第一森林戶外區的建工完成,十二隻被拯救回來的馬來熊便被安置在熊舍裡,每一天的早晨便會到森林戶外區裡自由活動。

在森林戶外區裡,馬來熊能夠感受大自然,能夠自由地爬樹、挖掘、覓食、休息等。

被拯救回來的馬來熊試著往森林戶外區去

步行道

馬來熊開始適應在森林戶外區活動

第一觀望台正面圖

另一步行道

馬來熊在森林戶外區的樹上歇息

第二階段 - 第一觀望台與步道

2011年,透過沙巴野生動物局,馬來西亞聯邦旅遊部贊助了第二批資金,使得中心的第一觀望台以及步行道於2012年08月順利建工完成。

儘管那時中心仍未對外開放參觀,但已經開始對當地和國外的大眾提供馬來熊與生態教育/推廣活動。

Outside View of the Bear House 1
第一熊舍建工完成

大眾在觀望台上觀察馬來熊

會展中心室內圖

馬來熊隔離區

在Sime Darby基金會的持續支持下,2014年6月中心獲得了第四階段的資金。圍籬面積約1.1公頃的柵欄建設已於2015年完成。第一組的馬來熊在同一年被釋放到新的森林戶外區。隨著第二森林戶外區的興建完成,第二組的馬來熊有更大的空間能夠活動。

新的空中步行走道和第二觀望台於2016年3月建成並對遊客開放,因此遊客能夠享有更多和寬敞的空間觀看在森林戶外區里活動的馬來熊。

第三階段 - 第二熊舍,舊熊舍翻新成的辦公室、會展中心、馬來熊隔離區

2010年9月,中心獲得了由Sime Darby基金會提供的資金。中心開始把舊熊舍翻新成辦公室,建造會展中心、禮品店,以及一間可容納十隻熊的隔離區。

2013年,第三階段的建築施工已完成,並於2014年開放給大眾參觀。於2014年01月16日,中心舉辦了開幕式,並邀請了合作夥伴——沙巴林務局、沙巴野生動物局、非盈利團體Land Empowerment Animals People與一直以來給予無限支持的家人朋友。隨著中心開放給各國遊客參觀,中心變成了山打根的旅遊勝地之一;遊客來到西比洛區不僅能夠前來觀看馬來熊,還能參觀西必洛紅毛猩猩復育中心,以及熱帶雨林探索中心。

與此同時,第二熊舍也順利建工完成,增加了16個收容馬來熊的位子。於2014年,共有八隻馬來熊從亞庇的Lok Kawi Wildlife Park運來,安置到第二熊舍。而下一步是希望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以建立第二森林戶外區,以便能夠為收容在中心的馬來熊提供更多的空間。

會展中心外觀圖

第二熊舍外觀圖

第二熊舍的新走道連接到第二森林戶外區

第二森林戶外區

第四階段 - 第二森林戶外區與第二觀望台

第二觀望台

新建的空中步行通道